板鞋、鸭舌帽、宽大的T恤、带个黑墨镜……这个身高1米84的小伙子是个标准的潮男,但内心却有着对厦门本土文化深深的喜爱。作为一个厦门囡仔,除了高大上的闽南菜、美味的厦门小吃,27岁的余俊认为要代表厦门美食的,还不能少了厦门的老茶食。对长辈们来说,那是泡茶时的茶配,对厦门孩子来说那是童年的美味、最甜蜜的回忆。“这些养育我们长大的老茶食,不该忘了它们。”

人物名片

  余俊,文创工作者。“哎呦尾 沙坡尾”项目发起人、守护厦门老茶食的行动派。

 

逢年过节都要买

老厦门人仍保留这样的习惯

  说起厦门的老茶食,余俊一个一个数了起来。“桔红糕、鱼皮花生、寸枣、蒜蓉枝、花生酥、蛋花酥,对了对了还有脆饼,圆圆的薄薄的,可香了,不过上火。还有一种小饼干,就五毛硬币大小,上面有五颜六色的糖花,粉色、白的、绿的。”这么多好吃的,光听口水就要流下来了。

  “对于老厦门人来说,逢年过节或者祭拜祖先时,都要买这些老茶食,即便是几十年之后,很多老厦门人依旧保留这样的习惯。”余俊自诩是一个不爱吃甜食的人,寸枣、花生酥这种太甜的他不大喜欢,他最喜欢的就是桔红糕和脆饼,特别是桔红糕糯而不粘,甜而不腻,口感特别奇妙。小时候家里并不常买这些东西,不过要是到外公外婆家,外公外婆总会买这些好吃的给他。“长辈们带着去走亲访友,人家也会拿出一盒茶食,虽然很想吃,却又假装矜持,其实内心特别煎熬。”

  “小时候,家里有好几个罐子,专门用来放零钱的,都是一分、五分的零钱,读一二年纪的时候,有时候馋了,还会偷几个硬币去买包脆饼。”

 

生活水平提高

老茶食不再是孩童的宠儿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零食种类多了,玩具多了,这些老茶食渐渐地已经淡出了许多孩童的生活圈。但是,老人们仍然爱着这些老茶食。“要吃这些老茶食,一定要到老城区,去八市、或者路边的小店铺,沙坡尾的杂货铺,那些老店的老茶食才好吃,虽然现在超市也有卖桔红糕、馅饼但是却不如以前的好吃,一定要到这些小店里去淘。”

  2013年,余俊从媒体行业辞职,来到了沙坡尾从事文创工作,“这个地方很美,很原始”。因为文创,也让他对这些老茶食的包装与推广有了更深的思考。“几十年了,那些茶食的包装都没有变,如今的零食包装精美诱人,而老茶食老包装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现在不论厦门的年轻人还是外地的游客,提起厦门的茶配想到的食凤梨酥、牛扎糖,可是这些我们小时候都没有吃过啊!都是从台湾来的。而很多做茶配的老厂子,也改生产馅饼或者凤梨酥了。”有一次,大学同学来厦门玩,临走的时候余俊想送给他们他爱吃的鱼皮花生和桔红糕,到特产店一看,只有馅饼和凤梨酥。

 

创意茶食礼盒

众筹让老茶食“新生”

  去日本、台湾,他发现当地的人们对本土的传统美食更加偏爱,在包装上也下足了功夫。他萌发了用时髦的手法来传承本土文化的做法。他和朋友组成了一个小组,自己设计、创意,找工厂生产老茶配,将蛋花酥、花生酥、鱼皮花生和桔红糕组合在一起,成为充满回忆的茶食礼盒,并在网上发起众筹。用这样独特的方式,留住属于老厦门人的味道和记忆。当他寻找到老工厂,找到当年制作制作老茶食的师傅时,老师傅甚至因为能够再做这些老茶食而感动。

  行走在沙坡尾,路过老店铺他还是会买桔红糕来吃,也买给老婆吃。余俊说,“将来我会让我的孩子也吃这些老茶食,让它们吃着这些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