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缸时,林家福感觉一个个酱缸都像自己的孩子。  -补缸时,林家福感觉一个个酱缸都像自己的孩子。
  -补缸材料是林家福的家传“秘方”。  -补缸材料是林家福的家传“秘方”。

  厦门网讯 (文/图厦门晚报记者匡惟 )“我家有一口 酒瓮,是八年前赣州老家亲戚开车几百公里连瓮带酒送过来的,最近不小心磕出一道缝。这口老瓮我很喜欢,在厦门跑了几个地方,都找不到会修补这些大瓮大缸的人。”本周,市民林先生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希望通过晚报打听一下厦门还有没有补瓮补缸的老匠人。记者一番探寻,找到了61岁的林家福。

  林家福在古龙酱文化园工作20多年。园内的7万多口酱缸,有4万多口都经他的手修补过。

  一天能补四十多口缸 补缸材料配制有“秘方”

  “制酱油用的酱缸多选用传统老缸,质量好,制作出来的产品味道也更好。装酱油的缸比装酒的缸要求更高,在补缸时要更精细一些。”说起传统老缸,林家福的话滔滔不绝。

  每次补缸前,林家福都要将缸多次翻转,寻找破损位置。每发现一处,就在裂缝两侧打眼,将铁片的两端穿眼固定,之后沿着裂缝小心开出凹槽,再将制 好的填补材料仔细涂上去,不能有一丝马虎。填补材料由两种特制胶水和生铁粉混合而成,耐酸、耐碱、耐高温,是林家福的“家传秘方”。

  补缸是个体力活,全程要弯腰站着或蹲着。他常常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仅中午停下来吃顿饭,一天下来能修补四十多口缸。最多的一次,他为一家厂修补了1000多口缸,连续工作了近一个月。他却说:“只要一开始工作,我就不会觉得累。”

  不工作时,林家福就在家中准备材料。他将废弃铁具一点一点磨成生铁粉。固定裂缝用的铁片,也是他自己敲打出来的。

  担心修补后不耐高温

  一晚上没睡频频查看

  林家福说,他16岁开始跟着叔叔学习补缸技术,18岁开始接活。为了不同叔叔抢生意,他常选择到福州、莆田等地接活。

  有一次,他到福清一家酒厂补缸,补了四五百口之后,才知道工厂将补完的缸进行了高温消毒。经验尚浅的他担心这些缸会耐不住高温而再次裂开。

  当晚,酒缸被放进消毒间后,已经躺在床上的他不放心,起身到消毒间外看了好一会儿,确定酒缸都好好的,才回到床上。

  没多久,他还是不放心,又起身查看。就这样反复多次,他一晚上都没睡觉。好在他的技术和材料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口缸出问题。

  当年补缸3天赚的钱

  比一个月的工资还高

  “当年,叔叔补缸3天赚的钱,比我父亲一个月的工资还高。”林家福说,当年学补缸是为了赚钱,几十年下来,他也因此交了不少朋友。面对将信将疑 的客户,他都会先免费为其修补四五口缸,等第二年验证成果。因为技术好、信誉佳,省内许多酒厂、酱油厂都请他。接触多了,他与经营者成了朋友,现在还会时 不时相互问候,聊一聊近况。

  林家福说,原本希望儿子能继承手艺,但儿子觉得辛苦不愿学。他也尝试着收徒弟,但不到半年,徒弟就嫌太累,也放弃了。如今自己年龄大了,有人再打电话请他帮忙,距离太远的,他也只能婉言拒绝。他说:“现在,福建各地的补缸师傅都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