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均在作品《妈妈最后的回忆(鼓浪屿)》前▲庞均在作品《妈妈最后的回忆(鼓浪屿)》前

  徐悲鸿弟子、油画家庞均时隔59年来到厦门,他要还一个母亲的心愿,替母亲拜会大海和鼓浪屿。

  台海网5月2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昨天,一个深情与诗意相伴、因爱回归的展览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举办开幕式,这就是“庞均的艺术”。

  没有客套话、没有致辞,全场哼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涛声依旧》,馆长李忆敏将一张1958年厦鼓轮渡旧船票交到庞均手里。就此,一场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艺术摆渡揭开帷幕。

  展期至6月11日(逢周一闭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母亲的心愿

  时光回到半个多世纪前。那年,1958年4月。“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回到了福建,晴朗的天、大海好蓝、鼓浪屿美……”母亲丘堤临终前一天下午,忽然兴高采烈地对庞均说。

  丘堤是福建霞浦人,少小离家,去日本留学,却从未忘却故乡。当时,庞均就在心中立下重誓:我要替母亲回故乡霞浦,也要拜会福建的大海和厦门的鼓浪屿。

  庞均的父亲庞薰琹曾留学巴黎,是我国现代艺术先驱、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画家;母亲丘堤曾留学东京,他们都是早年第一代著名油画家。

  庞均回忆,1957年,父亲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培养设计专才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但在这之后,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也心脏病恶化为心脏衰竭。1958年4月8日,母亲再也说不出半句话,离开了这个世界。

  庞均的心念

  回到故乡霞浦,再看看厦门的鼓浪屿,是庞均母亲的心愿。

  时隔59年,庞均带着他的油画《妈妈最后的回忆(鼓浪屿)》来厦门办展,68组油画作品占用了中华儿女美术馆四个展厅,其中不少是难得一见的巨作和力作。“我以画展的方式来到厦门,实现59年来的愿望,代我母亲丘堤向福建的乡亲父老问安。”庞均说,“我的画笔下是如此平凡地表现中国文人心中的真、善、美,回归人性初衷的自然情感,它指导着我的艺术只追求绘画中的诗性与音乐,向前走而永无归。”

  这幅《妈妈最后的回忆(鼓浪屿)》描绘的是鼓浪屿全景,从鹭江道一侧俯瞰,创作于2012年。“红屋顶,绿树掩映,这是我母亲和我描述的鼓浪屿,也是我印象中的鼓浪屿。”庞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