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约翰马约翰

  

马约翰指导体育运动。(图片来自网络)马约翰指导体育运动。(图片来自网络)

  

  不会游泳,事情很大?应该不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你可能毕不了业。

  清华大学近日宣布“重拾老校规”:从今年入学的本科新生起,不会游泳不能毕业。

  有趣的是,这一老校规的制定者据信是鼓浪屿人马约翰。 

  本报记者 佘峥

  校方称游泳是必备生存技能

  此前媒体报道说,清华大学2017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出消息,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获得毕业证。

  这是清华新百年来首次明确将游泳与毕业“挂钩”。不过清华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大学,厦大早在2011年就出台这一校规。

  在解释为何要把游泳与毕业绑定时,清华校方表示,因为游泳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有利。而且游泳的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比较小。

  马约翰童年酷爱在海里游泳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介绍,早在90多年前,清华大学就提出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不能留洋。此后,由于学生规模扩大、场馆有限等因素而中止。

  从现有资料看,清华的这一老校规是由厦门人马约翰制定的。

  马约翰虽然有一个富有洋味的名字,却是个地道的中国人。1882年,马约翰出生于鼓浪屿公共租界一户并不富裕的家庭,幼时失去父母,令他的生活更加窘困。

  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鼓浪屿的孩子都酷爱游泳,马约翰也不例外。但因家境贫寒,买不起装备,每次马约翰都是“裸泳”。旧和平 码头附近有一片海滩,是他最常去的地方,每次游泳前,他都会仔细观察,发现没人才赤身跃入海中,畅快淋漓地游完泳后,待附近没人再上岸,飞奔回家。

  制定严厉校规为不被称“东亚病夫”

  1914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马约翰应聘来到清华,最初担任化学系助教,随后改到体育部任教。

  马约翰曾回忆:“有一次,跟校长谈进一步发展学校体育问题,我表示,清华每年要送出100名学生到美国,送出的学生,总要像样一点,不能送去‘东亚病夫’……我怕学生出国受欺侮,被人说成中国人就是弱,就是‘东亚病夫’。”

  1920年,马约翰成为清华大学的体育部主任,制定了至今看来仍很严厉的规定:学生在校学习必须通过“五项测验”指标,不过关者不能出国留学,游泳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很多体育馆悬挂的标语“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据考证,也和马约翰有关。1957年11月,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在全校体育干部会上说: “你们看,马老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红光满面。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后来,这句话在清华演变为一个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最后 传开来。

  【名片】

  马约翰

  1882年出生,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体育教育家,在体育理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被称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 帜”。他年轻时是运动健将,1914年—1966年在清华大学任助教、教授、体育部主任等,1954年起任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 席。

  【典故】

  作家梁实秋

  差点栽在游泳考试

  清华的知名校友中有不少就差点栽在游泳上,最著名的就是作家梁实秋。梁1915年入读清华大学,考铅球、铁饼、标枪、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都刚好能及格,唯独游泳是一窍不通,在校期间竟从未下过水,所以第一次测验还要人在旁撑竿协助,自然是被判定不及格。

  马约翰给了他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时,梁实秋拼尽全力游完全程,才得到马约翰的肯定:“好啦,算你及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