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17年首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人员培训班在白鹭宾馆进行。  我市2017年首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人员培训班在白鹭宾馆进行。
  参加培训的学员在海沧天湖城小区考察垃圾分类情况。 (本报记者吴海奎摄)  参加培训的学员在海沧天湖城小区考察垃圾分类情况。 (本报记者吴海奎摄)

  厦门网讯 ( 本组文/厦门日报记者吴海奎 通讯员林时蔚 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王协云(除署名外))昨日,我市2017年首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人员培训班在白鹭宾馆敲响“上课铃”,学员包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市属相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厦部队团以上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等。今天,各区、街(镇)垃圾分类管理人员也将接受培训,两天共有400多人接受培训。

  培训班特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讲授“国内外垃圾分类行业发展动态解析”及垃圾分类工作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专家赵海涛阐述了厦门市实施垃圾分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介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的工作计划、技术路线、目标任务、分类标准和流程等。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对海沧区天湖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现场观摩。

  据介绍,此次培训是统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规范组织实施要领的一次重要举措,旨在帮助我市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单位全面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和业务水平,交流工作经验,为推进我市垃圾分类全面开展提供组织和技术保障。

  根据《厦门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区、街道(镇),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等也要在各自主管领域开展培训。

  >进展垃圾分类教材很快就要进入课堂

  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黄志华告诉记者,根据《厦门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已编入中小学教材,很快就要进入课堂。3月起,教育部门推出了44所垃圾分类试点学校,相关教材已经完成审订。据了解,厦门市的中小学在校生约50万人,按照对应50万户家庭、每户3人到4人来计算,将覆盖超过200万名厦门居民。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在校生垃圾分类意识的提升,还将通过媒体宣传、课外实践完成,目前有300多个课外实践基地,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学习。

  此外,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中。5月,湖里区的大件垃圾处理厂将率先建成;海沧区、集美区的大件垃圾处理厂,也争取在年内完工。届时,居民家中的废旧沙发、床垫等大件垃圾,将采取预约上门的方式,由专业人员运到大件垃圾处理厂,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经验 垃圾袋印有二维码便于督导员检查

  走进海沧天湖城小区,在任意一个显眼的位置,您都能发现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居民楼前则整齐地摆放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这便是垃圾分类投放点。每天上午7点半至8点半、晚上7点至8点两个时段,垃圾桶附近区域都有督导员,居民只要提前做好垃圾分类并准确投放,就能在两个时段各获取积分,并记录在卡里。只要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就能换取奖励。

  天湖城小区从2015年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大部分居民都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小区的环境也在持续改善。近日,天湖城小区为发放的分类垃圾袋做了升级,每个袋上都印有二维码,对应1户居民。督导员可通过手持设备扫描二维码,检查该户居民是否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达到溯源作用。

  每周六,天湖城小区还会举办“资源回收日”活动,居民可将收集起来的可回收物统一售卖,如不愿换钱,可由回收单位工作人员登记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