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曾为解放军赶制铁剪

  王伟狮生于1948年,年近七旬,一身本领来源于父亲传授。他的父亲年轻时学会打铁,在松柏林街开了个铁匠铺,成为远近闻名的老铁匠。王伟狮在打铁声中长大,对打铁充满好奇。13岁辍学后,他跟着父亲学习打铁和制作各类刀具、农具,一干就是一辈子。

  据王伟狮介绍,他的手艺纯熟首先得益于他的父亲。“父亲非常聪明,任何铁具,他看一眼就能做出来,技术精湛。解放厦门时,解放军缺乏锋利的铁剪,慕名找到父亲,父亲连夜赶制,将铁剪赠送给解放军,他们用铁剪来剪断铁丝网。”王伟狮回忆说,解放后,军队信任父亲的手艺,将整个骑兵连的马掌交给父亲打造,父亲一时名声大噪。

  父亲精益求精的精神触动了王伟狮,面对学艺时的各种困难,他咬紧牙关坚持下来。“打铁手艺不好学,尤其在炎热的夏天,炉火近千度,人离它近,打铁时火星四溅,衣服、裤子烧出破洞,皮肤烧得生疼,只能先忍着,打完再往伤口上涂点油,第二天继续。”王伟狮说,为了新衣服不被烧坏,他经常穿着破衣烂布打铁,平均两个月要换一次。

  屠户慕名跨海买刀

  王伟狮告诉记者,学打铁不仅要吃苦,还要肯钻研。“一般的铁匠,制作、贩卖刀具、农具足矣,但要成为能工巧匠,必须不断学习、研究,往专业方向发展。”

  王伟狮不断探索,学习制作新的铁具。有一次,顾客向他求购小型刀具,用于制作标本。这种刀具外形小巧,刀口锋利,耐用耐磨,若手工打制,难度很高,但王伟狮还是接下了这个活儿。

  “加炭,起火,下铁,打铁,到了最后环节,烧红的铁因为太细,总容易断,几天工夫全部白费。”王伟狮说,他仔细研究、揣摩,发现打铁时必须轻重适宜,于是从头来过,终于圆满完工。

  邻居老赵介绍,王伟狮的手艺在同安很有名气。“整条街超过90%的家庭都买他的刀,上海、杭州的顾客,还有台湾的屠户都会慕名来买刀。”老赵说。

  而今,他35岁的儿子已经接替他的生意,后继有人,王伟狮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