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依法审结重大假药案罚金千万,判处两主犯有期徒刑各15年

  ■系全省最大假药案件,19人的假药销售公司涉案金额高达两千多万元,上千人受害,遍布全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思明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审该假药团伙。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本版文/记者 谭欣妮

  通讯员 思法

  本版图/思明区法院

  

  假药销售四步走

  前台接话

  记录个人信息、关注药品名称,并告知将有医生进行专业咨询

  演“医生”戏

  所有销售员通通自称“某医生”,让对方产生信赖感,趁机推销药品

  主动出击

  通过客户名单,一对一进行服务,定期督促客户买药吃药

  核单配送

  核对客人的邮购地址,并告诉他们如何把钱汇到指定的账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该团伙的内部培训手册之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话务销售员在这里接听来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公安人员在漳州查获假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被查获的假药“双歧三效”。

  销售假药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破坏。自成立以来,思明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一直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理念,重拳出击,“打假”“治假”,受案范围跨越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领域,共受理涉假药案件94件,涉及被告人119人,成果丰硕。

  今年以来,知识产权审判庭与检察院、公安、药监等相关部门合作,从侦查、控诉、定罪等多个环节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地建立起协作联络机制,共同打假。近日,知识产权审判庭连日开庭审理了“千万假药案”——以周某和郑某为首的19人的假药销售公司,在两年内售卖假药金额高达两千多万元,受害者千人,遍布全国。经审理,法院最终判决公司支付千万元罚金,主犯周某和郑某各获刑15年,团伙其他成员各自判刑。

  据悉,本次假药案涉案金额之高、犯罪人数之多、受害人遍布区域之广,均为全省之最,也是公检法机关与药监部门共同打击假药销售犯罪的重大成果。

  案情

  千名受害者上当

  涉案金额超两千万

  “一口紫苏油,等于五十瓶深海鱼油!”老郑今年70岁,长期受高血压困扰。看到广告后,他马上拨通免费热线。电话那头自称“杨医生”的男子告诉 他,紫苏油软胶囊就是专门针对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过一次至少得吃一个疗程,少了没效。在 “杨医生”的一再保证下,老郑一买就是一千多元。

  吃了一个月,老郑觉得身体没什么起色。正当他怀疑自己可能买到假药时,“杨医生”又打来了电话。面对老郑的抱怨,他出言安慰:“看来您这病是陈年顽疾了,再吃一个疗程肯定有用。”

  听“杨医生”这么胸有成竹,老郑被唬得不疑有他,真的再买了十盒药。然而,这一次他腹泻又头痛,身体比原来还差。

  老郑的确被骗了,而且不是惟一受害者。从2011年5月到2013年7月,这个卖假药的团伙共骗了上千人,销售额高达两千多万元。

  “紫苏油胶囊”只是这个团伙旗下的药品之一,另一种畅销药叫“双歧三效”。这药专治胃病,什么胃溃疡啊结肠炎啊都能治,连早期胃癌都能预防!广 告还把这药和酸奶作对比,说酸奶里的有益菌含量低,没法治病,但这“双歧三效”的有益菌多,对付胃病没话说。结果,四川的老曾就被忽悠了,被骗五千多元。

  2013年7月,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以下简称“经侦大队”)当场抓捕这个犯罪团伙——他们打着公司的名号,在吕岭路的一栋居民楼里租了两套房子,整日闭门不出专心行骗。

  调查

  主犯卖药十六年

  称“保健品都这样卖”

  这些受害人并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医生”,其实是一群话务销售员。细听对话,你会发现他们从头到尾都没说过自己卖的是“药”,而是把保健品的效果夸大了十倍百倍,模糊了两者的界限,让人觉得他们卖的就是药,还卓有疗效。

  像“杨医生”这样的话务销售员共17名,无一是真医生。真正的幕后主使者,是两家公司的成立人——周某与郑某。

  周某从1997年就开始干药品推销,十四年里换过四个老板。2011年5月,他辞职和郑某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打着批发零售食品的名头,干的还是卖药的老本行。隔年5月,他们又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把业务拓展到了“健康咨询服务”。

  他们销售的药品大多是从武汉等地购进的。有些是没有药准批文的假药,比如“双歧三效”、“紫苏油软胶囊”和“东方宝”;有些则是真药,比如“乌龙养血胶囊”“益气消渴颗粒”和“参茸大补膏”。

  挑选药品时,周某最看重的就是“无效”——什么效果都没有,就相当于什么症状都适用。因此,他们在全国媒体上做宣传时,把真药假药都混着卖,一律吹嘘成“旷世灵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老人常见病。从胃痛胃酸胃胀,到头疼脑热高血压,他们都能治。

  法庭上,周某曾辩称自己“主观恶性不大”——“现在保健品都是这样卖的。”他坦言,除了三种真药外,他们实际上是把保健品和食品也当药品来推销。“现在国内的保健品市场比较乱,有关部门管理也松,被查到不过是罚款。”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周某认为,保健品虽然不能治病,但吃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他辩称自己的行为并不构成法律规定的 “特别严重情节”。这一说法被法官认定不能成立。

  骗局

  炮制名医编药品来历

  20元假药卖近200元

  和一般卖假药团伙不同,周某他们从来不和受害者面对面沟通。他们既不搞“老年人健康养生讲座”,也没在闹市区租店面,而是隐蔽行事:一面在全国媒体上大肆宣传,请大家拨打“400”开头的免费热线;一面又在居民楼里租了两套房,大门紧锁,让接线员们守着电话接听来电。

  因此,广告就成了他们骗局的“前哨战”。周某推销药品多年,深知要吸引人来买药,药品本身要“高端上档次”。因此,他为所有药品都详细编写了“前世今生”,在媒体上吹嘘得神乎其神。

  以“乌龙养血胶囊”为例,光是莫须有的发明人“连教授”的故事就编了足足一页纸:“连教授1928年出生,是明朝皇帝御医的第八代嫡孙,还当过中央首长的保健医生,专治各种心血管疾病,这“乌龙养血胶囊”就是他独门炼制的特效药……”

  事实证明,传说的效果很好。很多来电者都是冲着“连教授”的名头来的,还希望能见教授一面。这也难不倒周某,他给话务员支了个招,无论谁想见药品研制者,都说“教授年纪大了,近日已经闭门不出,您忍心打扰他吗?”

  除了“连教授”,周某还陆续请出了“诺贝尔获奖者”“二十年老中医”等专家,通通只闻名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