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任何单位、个人购买瓶装燃气均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同时,厦门还将实现瓶装燃气供应充装、运输、销售、配送、使用全过程可追溯,做到“户户实名登记,钢瓶去向精准”。

  燃气安全事关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必须警钟长鸣。记者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我市的瓶装液化气、管道天然气和加气站的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摸清“家底”,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严厉打击“黑气”生产充装、道路运输、销售经营,还要对全市的瓶装燃气实行“实名制”销售、“可追溯”管理。

  那么我市出台《实施意见》的目的是什么?还有哪些具体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如何贯彻落实?昨日,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每个液化气瓶都配有“身份证”,可进行全程追溯。(资料图)

  行政执法人员取缔“黑气”点。(资料图)

  部分被执法部门查扣的“黑气”瓶,等待接受处理。

  文/本报记者 殷磊

  通讯员 陈长城

  图/市市政园林局 提供

  去年,我市已经颁布实施了《厦门经济特区燃气安全监管若干规定》这样的地方性法规,那为什么还要出台《实施意见》?

  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约有50多万瓶装燃气用户,近300万只流通钢瓶——也就是俗称的煤气罐。瓶装液化气包括充装、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等环节,涉及质监、交通、公安、行政执法、安监、市政、消防、市场监督、镇(街道)、社区等多级、多部门职责,线长面广点多,管理难度大。同时,由于瓶装液化气属于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操作不当极易发生爆燃、爆炸等事故,因此液化气钢瓶被戏称为“移动炸弹”。针对这种情况,在法规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各区、各相关部门的分工和责任,加强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全面部署深化燃气安全监管工作,从而最大限度消除燃气安全隐患,保障燃气用户安全。

  户户实名登记 钢瓶去向精准

  相比管道天然气,瓶装液化气更需要加强安全监管工作。根据《实施意见》,全市瓶装燃气要实行“实名制”销售。各瓶装燃气企业则要认真核实和完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称、用气地址、证件号码、联系方式、钢瓶编号、配送时间及方式等),通过二维码、电子标签等对瓶装燃气供应充装、运输、销售、配送、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追溯,做到“户户实名登记,钢瓶去向精准”。

  根据这项规定,从3月1日起,任何单位、个人购买瓶装燃气均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驾驶证等)经供应站工作人员查验、登记后方可购买。对不提供相关证明购买瓶装燃气或在供应站寻衅滋事,扰乱治安秩序,侵害公民人身安全、毁坏财物等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

  通过瓶装气“实名制”销售完善用户资料,同时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就可以实现瓶装燃气安全监管环节的闭环,能够有效遏制和减少瓶装液化气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进一步挤压“黑气”的生存空间,保障市民的用气安全。此外,瓶装气销售“实名制”也是全省统一的要求。

  “实名制”销售还可以让市民更加明明白白地消费。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市级燃气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一期的建设。下月起,市民购买瓶装液化气,可以通过手机对燃气钢瓶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查询,“是不是用了正规瓶装气,点点手机就能知道”。

  通过各区的全面排查,我市还要摸清瓶装燃气钢瓶数据,开展不可追溯钢瓶专项整治。凡不能通过二维码、电子标签等进行全程跟踪追溯的钢瓶,一律视为“不可追溯钢瓶”,由各燃气企业抓紧回收并进行整改。

  排查安全隐患 登记用户信息

  《实施意见》提出,市、区燃气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开展全市燃气排查工作。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依托社区(村)和网格员进门入户,开展地毯式排查,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督促隐患整改到位。

  燃气的基础信息排查工作,是我市安全基础信息大排查的一项重要内容。10月底前,我市要开展三轮燃气基础信息大排查,由各区的街道干部、社区网格员、燃气专管员深入到居民家中,开展燃气储存、销售、使用情况的摸底排查,摸清燃气用户底数和瓶装燃气钢瓶底数,排查用气安全隐患(包括减压阀、连接胶管、通风情况等),登记用户信息(包括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希望广大市民积极配合,若对工作人员的身份存疑,可请其出示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