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梵天寺旧貌 60年代梵天寺旧貌
80年代焚天寺旧貌 80年代焚天寺旧貌

  梵天寺在银城东北里许的大轮山南麓。大轮山因其“群峰自北奔跃如车轮”而名,方圆约一平方公里,海拔108米,自古就是同安名胜,自清代康熙年间形成“轮山八景”,即轮峰迭翠,浔海归帆,东溪塔影,绿沼荷香,幽岩月色,梵寺钟声,瞻亭石倒,圣迹泉浏。

  梵天寺原名兴教寺,隋时敕建,比厦门南普陀至少早建300多年(厦门南普陀于五代始建)。原有大小殿堂72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自元代至文化大革命,历经兴废。1993年开始复建,住持厚学法师(1918—2002)先后十二次出洋,募集大量资金,重建梵天寺。至今已是古刹重光,倍胜往昔。除重建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藏经阁主体建筑外,还新建了门楼,两廊、钟鼓楼、尊客尊、法慧纪念堂、印顺图书馆,斋堂等附属建筑以及寺前的喷水池文化广场。厚学法师圆寂后,其占地120平方米的舍利塔园是目前厦门地区最具壮观的僧人墓园。“大轮梵天”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入“厦门二十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