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在提案上签名

  导报讯 (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孙龙炜 蔡雅鹭 文/图)慈善应该怎么做?政协委员有话说。

  昨天下午,由厦门市慈善总会主办的“市政协委员与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座谈会”举行。厦门市政协委员、三廣福集团董事长郑展伟作为第一提案人,联合其他12位市政协委员在现场共同发起《关于推动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提案,并将在市两会上提交。

  建议1:建立社区慈善工作点

  很多市民家中都有旧衣服,想做慈善却不知道该捐到哪里去。相反,需要这些物资帮助的困难群体,又可能不能及时得到救助。该怎么办呢?

  在这份提案中,市政协委员们建议,厦门应推动基层慈善网络发展,形成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慈善网络,特别要扶持社区慈善建设。可以鼓励扶持企业家捐资建立社区慈善工作点,租用辖区内空置用房,组织老人回收旧衣服、旧物品、旧书籍等,并进行分类整理,赠送给困难群众。这样做,既让社区老人从事环保事业,也达到日间互相照料的目的。

  建议2:借用网络力量推广慈善

  现在,厦门已累计建立45个冠名慈善基金。不过,仍有不少爱心企业表示“不知道该去哪里做慈善”,有的企业甚至千里迢迢跑到香港等地做慈善。为此,多位市政协委员认为,慈善不仅要做,还要积极推广,从而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慈善队伍。

  市政协委员、金日集团总裁李冠华说:“我建议,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比如微信、微博、官网等渠道进行推广,更加低碳、环保、高效,也能让更多人看到。”市政协委员、厦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虎溪岩寺住持释净心也建议,应该借助网络的力量,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慈善。

  建议3:慈善救助也要创新

  慈善救助,一定是捐钱捐物吗?政协委员们认为,不是的,慈善救助也要创新。市政协委员、汇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庄顺茂认为,企业应该有更高的视野和角度,例如可以成立青年创业基金,除了捐资捐物,也可以捐助平台、技术,帮助有需要的人。

  释净心也建议,慈善应该是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困难人群从困境中走出来,而不是单纯等救济。怎么引导他们建立信心,让他们到新的工作中去,是慈善事业更应该做的。

  背景调查

  过去13年救助支出9.03亿元

  近几年来,厦门市的慈善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2001年至2014年,市、区两级慈善会累计募集款物11.67亿元,其中市级9.83亿元,受惠群众38万人次。

  在此期间,全市救助支出共9.03亿元。其中,通过“新春慈善快车”项目,累计发放款物共7000万元,近10万人次受惠;通过“慈善助学”项目,筹集发放助学款5025.72万元,资助18404名困难学子圆大学梦;通过“雨露育青苗”项目,全市2254名孤困儿童得到了282个单位和个人成功结对帮扶;通过“慈善药品援助”项目,至2014年援助人数达1500多人,发放药品价值累计5亿多元。

  不过,市政协委员认为,虽然近几年厦门慈善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其他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例如,组织机构不够健全,慈善意识比较淡薄,慈善氛围不够浓厚,慈善资源无序竞争,公众参与面不够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