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金砖有我:100个微笑拥抱世界  100个“厦门人”的城市故事

  人物:庄晏红

  身份: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布袋木偶戏艺术家

  话语:“不管碰到多艰苦的环境,都不会觉得累,木偶戏是这辈子都要坚持的事业。”

  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起源于17世纪,是广泛流传于泉州、漳州等闽南地区的一项古老传统地方戏剧。其风格细腻、生动有趣,是常见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从木偶人生动的腾挪闪转动作中,能够体味到角色的喜、怒、哀、乐等诸种丰富情感,也正是这样耐人寻味的戏曲表现方式,让布袋木偶戏在闽南地区很受欢迎。

  庄晏红出生于木偶世家,父亲庄陈华是布袋木偶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母亲是布袋戏装制作艺人。庄晏红的童年是在观看父亲的木偶戏表演中度过的,父亲在幕布后满身大汗的身影至今仍深刻在她的记忆中,每每想到父亲表演孙悟空被师傅赶走的情节,还总是会热泪盈眶。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庄晏红从11岁开始进入艺校,学习布袋木偶戏。

  生在剧团、长在剧团,听着锣鼓声长大的经历,让庄晏红一进入艺校就表现出了极强的艺术天赋。布袋木偶戏的精粹在于由脑到手,用十指赋予了布袋木偶生命,耸肩、转头、跷脚、扭腰等动作需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庄晏红笑称,“当我把木偶套在手上,将这个没有表情的木偶人演绎得栩栩如生,似乎能看到木偶正在变化的表情的时候,我就非常地享受。”

  1983年,庄晏红从艺校毕业,那时的中国戏剧市场正处于低迷时期,即便如此,父亲还是坚持带着年岁尚小的庄晏红到农村小学演出。当时演出条件恶劣,晚上常常无处借宿,父女俩就跟村里的人借被褥,在简易戏台边凑合住。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父女俩还是配合默契地献出一场场专业演出。在一次演出中,庄晏红的十指被细菌感染,手指都变硬了,还是始终坚持表演。早年的这些表演经历,留给庄晏红的,是内心的充实与满满的自豪感。

  2002年,庄晏红调动工作到厦门,并在这里开办布袋木偶班,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学习布袋木偶戏。如今,作为福建省非遗传承人、厦门市非遗传承人的庄晏红,已然成为厦门闽南文化的一张名片。

  “只要基本功足够扎实,信念足够强烈,不仅可以扮演各种角色,还可以用双手表演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和性格,做出超越真人舞台的表演。”对于表演布袋木偶戏,庄晏红有着一种天生的使命感。“我天生就是演木偶戏的命,不管碰到多艰苦的环境,都不会觉得累,木偶戏是这辈子都要坚持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