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金砖有我:100个微笑拥抱世界  100个“厦门人”的城市故事

  人物:葛晓英

  身份:福建省幼儿园中第一位正高级教师,厦门市第九幼儿园园长

  话语:“我们幼儿园最主要的就是教孩子们学做人,做闽南人,做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我们幼儿园最主要的就是教孩子们学做人,做闽南人,做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福建省幼儿园中第一位正高级教师,第九幼儿园园长葛晓英兴奋地谈着教育理念,“我们一直秉持着本立道生四个字。”

  幼儿园的教学形式都依据这个理念而展开。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改掉独生子女霸道的性格,让二胎家庭的孩子学会包容,葛晓英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改变以往按年龄编班的方式,让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上课。

  刚推出混龄班的时候,葛晓英怕家长接受不了这种形式的教学,但没想到效果却意外的好。“当时有个姐姐,正要上大班,但父母要去上海,她不愿意一起去,只因她放心不下班里的弟弟。后来弟弟的父母知道了原因,就让姐姐住进他们家,直至大班毕业,”葛晓英分享道。混龄班让班级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不只有友情,更产生了亲情。

  在学做闽南人这个想法上,葛晓英为了更好地将本土文化融入校园,下了很大功夫。校园内处处体现着闽南文化气息,砖上的漳浦剪纸,梁上的燕尾脊,窗上的闽南童谣,孩子们做的土楼、木偶等手工也随处可见。从挂文化到做文化再到品文化,葛晓英让闽南文化深入孩子们的骨髓。她说到:“很多幼儿园布置手工作业都是家长做,而孩子没有真正地体验。但我们是在班级设置回收箱,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就拿这些废旧物品来做手工。”幼儿园的活动也大都与闽南文化有关,车鼓弄表演、包薄饼等,都很好地做到了让孩子品文化。

  后来葛晓英发现应该开阔孩子的眼界,她开始拓展多元文化。孩子们的作品不再只有民族元素,关于各国建筑的作品开始出现。葛晓英还介绍:“我们不止让他们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还让他们接触日韩的茶道。”

  为了迎接金砖厦门会晤,幼儿园开展了学习垃圾分类的一系列活动,就为了让孩子学做文明小公民。

  在葛晓英的努力下,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她说:“我们要在遵循孩子们的本真、本性下,发展他们的本土文化意识、国际思想。”

  (文/纪雯琪    编辑/吴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