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厦门工博会暨第21届台交会昨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登场。作为工博会品牌论坛,与时俱进的海峡两岸经贸论坛紧跟两岸经贸发展,每年都聚焦当下最夯的议题,昨日在厦门登场的2017两岸经贸论坛就讨论起智能制造,来自两岸产官学界的代表们为两岸携手共创智造新优势出谋划策。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可借此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共同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深度合作。

  官方停摆 凸显民间交流重要性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会嘉宾有共识:世界经济增长疲软态势仍在持续。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会长王辽平指出,现阶段,保护主义气象抬头,不确定的因素增加,尽管如此,海峡两岸的经贸融合却不断深入,经贸合作硕果累累,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就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晓刚表示认同,根据他的观察,尽管近些年来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也包括大陆市场趋缓以及大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影响,两岸机械工业贸易增速有所下降,但是贸易总额仍在增长。

  而去年5·20以来,两岸官方交流中断,制度化协商停摆。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之下,两岸产业要如何进行合作和升级备受关注。对此,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郭台强表示,台湾有政党轮替,但是企业家(台商)的发展还是追求永续、持续的,希望两岸携手合作,不但掘金“中国制造2025”,还走向“一带一路”的发展。

  中国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主任李荣民则结合自己长年驻台的亲历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官方协商沟通机制停滞,所以民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应通过民间携手去打造新的未来,多开展务实的交流,推动问题的解决。据他介绍,今年台商参展热情还是很高,这次从台湾来参展的企业比往年有所增加,展位增加了15%,令人欣慰。

  优势互补 共同走向国际市场

  海基会原董事长、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会长、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江丙坤在致辞中谈到,2008年他有幸担任海基会董事长恢复两岸协商,任内他签署了18项协议。这些协议不只为台湾带来更多经济机会,也促进了两岸和平发展。

  江丙坤指出,现在台湾面临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问题,而科技尤其是生物科技还有信息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将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利用两岸优势互补,如何寻找更好的合作方式?这些都是要思考的。

  目前大陆和台湾都处于经济转型期,王辽平表示,现阶段应抓好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这两个关键点,促进产业机制生效升级。转型升级是供给侧改革发力点之一,而创新则是产业转型之魂,只有持续地不断创新,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进一步指出,两岸在科技、技术、管理、服务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各有优势,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共同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深度合作。

  打开门禁 创新产业合作领域

  具体到两岸智造产业合作,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詹火生认为,两岸携手共创智造新优势,就是通过民间平台与市场媒合,将大陆倡导的“中国制造2025”和台湾推进的“生产力4.0”计划,希望通过民间平台寻求两岸互利共赢的新趋势。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从业界角度指出,台湾有很好的技术和产品基础,大陆有人才和广阔的市场,两岸要携起手来创造一个新的智能时代,完全可以走在世界领先的阶段。

  李荣民也认为,两岸智造产业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要多搭桥不筑墙,促进陆企到台湾投资,创新工业的合作领域。至于合作方向,他观察指出,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研发能力强,申请专利名列世界第四,目前企业正在向精密微小型、客制化迈进,但台湾投资环境欠佳,应提升软硬件,加强与大陆在产业、金融互联网的合作。另一方面,大陆整合国际资源的速度在加快,机器人制造、3D打印等技术进步很快,对半导体、高端机床也有很大需求,市场前景可期。

  “台湾必须打开两岸合作的门禁,创新未来工业的合作领域,加快通信标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进口替代,一起赚世界的钱。”李荣民如是说。他也提到,两岸关于智能制造的认识都在升温,民间搭桥现阶段重要的是推进产学研合作,透过产学研的交流合作,在标准制定、人才交流、金融合作、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形成互补。

  导报记者 陈成沛/文 常海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