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山网报道,1月9日,教育部、国家民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内地高校支援新疆第七次协作计划工作部署会议。

  这也使得过去两个月围绕着朱之文去向的猜测,一锤定音。从公开报道看,朱之文应该在去年十一月就离开上海,调任教育部,不过,昨天是他首次以教育部副部长的身份出现公众面前。

  速速搬来板凳,日报君要来给大伙儿好好介绍一下这位新任的教育部副部长咯~~噔,噔,噔,噔……

  厦大同事印象:

  “低调”又“站位高远”

  现年58岁的朱之文是福建东山人,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财务会计专业,之后留校,曾先后担任过厦门大学团委副书记,国际贸易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厦门大学党办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

  2000年,朱之文离开高校,调任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2005年6月,朱之文离开教育系统,履新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一年零四个月后回到厦大任党委书记(副部级)。一般认为,朱之文从高校到地方,从地方再回到高校的经历,使他在高校拥有“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视野。

  在厦大,朱之文被形容为既“低调”又“站位高远”,为人既“务实”又“豪爽”。

  朱之文不是明星官员,一直在媒体前保持低调。《厦门日报(微博)》在朱之文出任厦大党委书记时对他的独家专访,是他接受的屈指可数的媒体专访之一。

  (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网)

  虽然“低调”,但是,朱之文给他在厦大同事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站位高远”,他的一位要求匿名的下属说,朱书记的工作要求是:

  要从全局高度来做局部工作,服务全局。

  听上去有点拗口,不过,他的这位下属说,后来我们领悟到这句话并不是套话——作为大学,凡事都要从国家需要的视野出发,但怎么做,需要从局部的具体工作来突破,即一步一个脚印。

  朱之文在当年接受本报专访中提出的:厦大要做“顶天立地”的一流大学,据信就是他有关全局和局部理念的诠释。他说,

  “顶天”指的就是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解决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

  “立地”就是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大量的科技问题。

  在厦大,朱之文还被认为有和人称兄道弟的豪爽和亲和力,他的前同事说,如果他有段时间没见你,再见你时,会拍着你的肩膀问:兄弟,最近好吗?

  他之前的下属说,每次加班到深夜,他会说:兄弟,辛苦了!

  复旦校内口碑:

  “务实”、“低调”、“温和”

  2011年9月,朱之文从厦门大学党委书记调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其在复旦先后搭班了杨玉良、许宁生两位校长,前者2014年11月到龄卸任,并在内部所作的卸任发言中高度赞扬了朱之文。

  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朱之文的同事、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卸任时感慨:

  我认为这(朱之文在复旦的三年)是我工作最舒心的三年,也是最快乐、最痛快的三年,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如果说得再重要些,我觉得这三年将会成为复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据报道,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复旦大学与上海市教委、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多方协调,建立起一套高校人才住房保障机制,这是朱之文就任复旦党委书记三个月之内完成的工作。

  据了解,朱之文在复旦校内也拥有良好的口碑,“务实”、“低调”、“温和”等等,都是师生们给予他的正面评价。

  附:个人简历

  朱之文,1958年10月出生,福建东山人,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财务会计专业。

  先后任厦门大学团委副书记,国际贸易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厦门大学党办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

  2000年3月任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2005年6月任宁德市委书记。

  2006年10月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2011年9月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