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之后,第二批自贸区帷幕终于拉开,在这一轮竞争中,津粤闽三地成为新赢家。

  新金融记者 彭俊勇 韩启

  花落三地

  12月12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新一轮自由贸易区所在区域浮出水面,会议表示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

  一年前的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上海之后,谁会是下一个(批)一度成为关注焦点。

  此次会议指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党中央、国务院已决定在更大范围推开,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津粤闽设立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内容。多一个‘园’字,少‘试验’两字。试验主力仍是上海,三地可进可退,给上海以一定竞合压力。”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何万篷告诉新金融记者。

  自贸区花落三地,被认为是恰逢其时,为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定下基调。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2013年GDP数据显示,天津人均GDP率先突破10万元大关,连续两年居首,广东省GDP则总量率先突破6万亿大关,蝉联第一;福建则在人均上排名第9,总量上位列第11,经济总量与马来西亚相当。

  商务部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此次自贸区花落天津,与其在整个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有关。

  首先,天津是北方对外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国家需要在北方布局一个自贸区,带动北方和蒙古、俄罗斯东部发展。

  其次,天津有产业结构的优势,亦即它拥有相当强大的工业,这一点可以保证天津自贸区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实体经济发展,能够在强大工业基础之上可持续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对于国民经济全局更为有利。“有些地方没有强大实体经济部门基础,又不具备区位优势,又不具备人才优势,也要搞自贸区,只有从没有实体经济部门根基、没有真实交易基础的金融游戏上着手,那样即使局部一时受益,国民经济和社会全局也要为之付出代价,更何况那样的局部受益绝不可能持久。”梅新育认为。

  事实上,关于第二批自贸区的消息一直不断,外界在猜测的同时,三地都在持续发力。在12月5日的第五届中国金融租赁年会上,天津市常务副市长崔津渡表示,“争取设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设立天津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战略机遇。”

  在此之前,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钟木达11月19日在《福建日报》撰文称,国家领导人在北京APEC会议上发布在广东、天津、福建三省(市)扩大自贸园区试点的决定,福建将全力以赴做好促批工作,争取早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自贸园区。而广东因其作为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背景以及区位优势,亦被认为是自贸区的重要落脚点。在悬念被最后揭开之后,三地同时入选,可谓皆大欢喜。

  承前启后

  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会议要求,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扩大开放举措,并将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

  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当时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其成立的意义堪比深圳特区。

  尽管上海自贸区面积仅有28.78平方公里,但按照官方规划,上海自贸区要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据新金融记者了解,除了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上海自贸区还涵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和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等诸多内容。其中,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贸区颇受外界关注的一点,而这意味着“法无禁止皆可为”,对于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

  在上海自贸区一周年前夕,国家领导人专程赴上海自贸区考察调研,了解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来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进展。

  今年11月,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贸易监管领域已推出了40余项制度创新,在投资监管领域推出了10余项,在金融监管领域推出了50多项。这些制度创新已交给第三方评估,一批改革措施在国务院批准之后,将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

  而按照国务院的最新说法,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上海自贸区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根据要求,除涉及法律修订等事项外,在全国推广包括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28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广6项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

  何万篷认为,自贸(园)区的试验与扩围,任务是3+1,即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政府现代化,而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扩区胜似扩区,其可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再推一批举措,部分辐射浦东,而制造业是重点。

  “新三地”新定位

  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是上海自贸区试点的关键所在。以至于,上海方面多次对外强调,上海自贸区“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

  除了要求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扩大开放举措,并将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新金融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特别指出,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

  “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会议要求,抓紧制定新设自贸园区具体方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调整实施相关法律规定。

  此番获批之前,天津一直是第二批自贸区试点的大热门。而依托制造业、港口等优势,发展融资租赁、离岸金融等被视为天津自贸区的发展重点。除此之外,滨海新区此前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效率,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而这也为天津自贸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目前来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天津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也必然要服务于这一国家战略。

  与天津一样,广东对于自贸区建设也颇为看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获批消息次日,广东当地媒体《南方日报》披露称,广东自贸园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

  具体来看,广东将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先行先试,扩大金融、商贸物流、航运等服务业开放,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提升大珠三角区域国际竞争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提供支撑。

  相较于天津、广东,对于福建自贸区的获批,有人曾评价说,它是第二批自贸区试点的最大“黑马”。但无论是最初的厦门方案还是后来的福建自贸区方案,福建也立足于自身区位优势发力自贸区建设。福建省商务厅一人士早前表示,“自贸园区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高地,是我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新载体,我们应以自贸园区为新抓手,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探索新途径”。

  尽管目前官方尚未明确,但有关福建自贸区较为一致的说法是或将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即厦门、平潭、福州、泉州将有不同的功能定位。而最大特色无疑还是围绕对台合作来展开。有受访专家称,福建自贸区会专注经济议题,且出于国家对台战略考虑,可能会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

  继上海之后,各地在争抢多地博弈

  第二落点上展开了角逐,竞争激烈的自贸区申请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一哄而起。”粗略统计显示,在此次自贸区落户津粤闽之前,在省级范围内,至少有14个省市提出了申报自贸区的设想。

  苏州市副市长徐明透露,苏州争取成为第二批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材料已经上报国务院。对于自贸区方案,苏州商务部门已经在积极研究,相关部门还专门到北京去请教了自贸区领域的有关专家,根据专家以及相关人员的指点,苏州也有可能成为自贸区。

  浙江杭州则独辟蹊径,利用当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申请网上自贸区。2014中国电子商务博览会上,杭州市委常委佟桂莉透露,“杭州将向国家申报中国(杭州)网上自由贸易区,真正促进跨境电商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的发展”。

  在甘肃,年初的两会提案中,不少提案将目光聚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自贸区建设方面。民革甘肃省委员会的一份提案建议称,在条件成熟时,参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模式,推动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并逐步扩展到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

  “其他地区继续削尖脑袋争自贸(园)区额度,无太大必要,自主改革则大有可为。”何万篷认为。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陈波认为,各地加快申报自贸区是有必要的,因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涉及的只是28.7平方公里的范围。更多的试点需要尽快推开,很多地方可以做上海不能做的改革内容。

  事实上,各地争做自贸区落脚点,背后的经济考量不言而喻。

  资料显示,在上海设立自贸试验区之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写字楼租金即出现上涨。房地产服务机构世邦魏理仕近日发布的一则研究报告说,在初期抢注风潮的推动下,上海自贸试验区写字楼的平均租金一路上行,从自贸试验区挂牌前的每天2.1元/平方米,涨到了2013年底的每天6.3元/平方米。随后逐步迎来理性回归,2014年第三季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写字楼的租金报价保持在每天4.2-6元/平方米不等,相比自贸试验区挂牌前,至少有100%以上的涨幅。

  “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12日的国务院会议表示。

  国家战略

  设立自贸区,在各地积极争取花落自家的博弈背后,更多体现的是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一环,自贸区建设一直备受高层重视。

  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而在今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又强调说,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主任李春顶早前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才能推动长期发展的重要节点。而自贸区试验又旨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自贸区本身承载着以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使命。

  从此番获批的三地来看,无一不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任。当然在具体建设方面,则有所侧重。

  “试验区是重要的顶层设计探索,意义堪比中国上世纪80年代开放沿海、90年代邓小平南行、2001年加入WTO[微博]的三次扩大开放。”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此前对媒体表示。

  按照设立自贸区,旨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思路,第二批自贸区落户天津、广东、福建三地水到渠成。

  “切莫片面追求自贸区效应。”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自贸区应顾及国内统一大市场。经过上海一年的试验,可以推广铺开了。而此次国务院措辞中为“自由贸易(园)区”意思是局部地区,同时避免我国与外国签署的自贸区协议搞混。

  而按照之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进展看,三地真正落实自贸(园)区的发展尚需时日。从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时间跨度超过1个月。新金融记者了解到,获批之后,三地正在抓紧进行相关工作,在上海经验基础上,三地的正式挂牌成立时间将会比上海短。

  “自贸区在这个进程中会成为基地。要鼓励在自贸区内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开展境内外股权投资。招徕国外主权财富基金入驻天津自贸区,参与自贸区股权投资机构。”梅新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