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主图

  两岸国学大家、学者现场论道。 通讯员 洪崇渊 摄

  “海沧群贤至,开坛论耕读。”在刚过去的两天时间里,海沧成为两岸国学界的焦点。2016海峡两岸(厦门)乐活节的主打活动之一,“耕读在两岸,文明共承传”首届海峡两岸国学院长论坛于昨日在海沧落下帷幕。

  作为海峡两岸最高端的国学盛会之一,本次论坛云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奉元书院、台湾海洋大学等两岸著名国学院院长和专家。两岸国学大家以“耕读文化”为主题,共同研精阐微,为海沧的发展和耕读文化的传扬献言献策。

  “本次论坛最大的特点是让国学研究从文本走向社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先行意义。”论坛结束后,国学大家纷纷点赞。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表示,这是很好的开头,希望海沧把对耕读文化的研究变成海沧特有的文化品牌。

  重建耕读文化

  培养文化自觉

  本次国学院长论坛再现百家争鸣之盛况。论坛上,两岸国学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耕读文化在海沧发展群策群力。在继此前郭齐勇、徐泓等国学院长率先开讲后,昨日上午,台湾鹅湖书院理事长、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院长潘朝阳,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李良松,台湾海洋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台湾文化研究院教授黄丽生,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市社科联顾问彭一万,台湾传统文化研习中心专家、漆艺大师杨丰诚等就耕读文化展开论道。

  黄丽生表示,海沧在传承耕读文化上有两处值得借鉴,一个是重新整合,多元服务;一个是创新转化,再现功能。

  “在院前社,古厝与新屋交错,环境整洁,这显然是一个具备组织系统和共同营造意识的社区。通过济生缘合作社将农村耕读文化创新转化,透过现代文创设计和产业经营的模式,再现传统农村耕读文化的价值,令人印象深刻。”黄丽生表示。

  “海沧作为对台交流的前沿,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弘扬、创新耕读文化和乡贤文化,让新乡贤不断回归,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而共同努力。” 彭一万建议,海沧在弘扬耕读文化中结合对台、对侨优势,把耕读文化和台商、华侨联系起来。

  昨日,台湾鹅湖学刊理事长、台湾华梵大学校长、台湾中央大学荣誉教授朱建民,台湾志道书院院长、台中教育大学语教系助理教授高玮谦,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等就“耕读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展开对话。

  “我对海沧这块热土很有信心,自古以来海沧耕读文化底蕴深厚。在城市化进程中,海沧注意到耕读文化的重要性,以耕读文化为核心打造社区文化。” 何丙仲说。

  探讨耕读文化

  赋予新的内涵

  “此次国学院长论坛是最高规格的国学院长论坛之一,海沧邀请来自两岸的国学大家共同探讨耕读文化,赋予耕读文化新的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社科院台港澳研究中心负责人罗京辉点赞。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记者了解到,当前,海沧将社区书院作为弘扬耕读文化的主平台,深入开展“弘扬耕读文化,建设幸福家园”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继续传承耕读文化,形成良好的家风、社风,促进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不断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农业现代化。

  此外,《开台王颜思齐》《海沧探幽》《海沧古韵》《耕读海沧》等展示海沧耕读成果的文化作品纷纷出炉;由海沧区文体广电出版局主办的“奔跑吧海沧”耕读沧江系列活动,携手海沧辖区4个街道,开展主题各异、形式丰富的耕读沧江主题体育活动,让市民在充满怀旧传统气息的趣味运动与文化互动中,唤醒乡愁记忆,传承海沧传统的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正在海沧大地唱响。(晨报记者 邱雅萍 宗琴 实习生 范羽洋 刘恋  通讯员 黄旋旋 林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