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献给英文的两个词,就足以使这个地方流芳百世,其中一个词就是‘茶’。”19世纪在中国厦门传教的美国牧师毕腓力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彼时,一担担茶叶从这里出发,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远帆漂洋过海,“Cha”这个英国社会指代茶叶的词汇,即依照厦门方言的语音改称为“Tea”。而今,在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发展中,厦门以全新的定位和角色谱写着新的故事。厦门港内,“海丝”远帆依旧;自贸园里,“陆丝”铁轨新起。“海丝”和“陆丝”在厦门美丽邂逅,碰撞交汇出新的机缘。

  建设“一带一路”海陆枢纽城市

  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海沧自贸园区出发,沿着古老丝绸之路的方向前行,半个月后抵达终点——波兰罗兹。

  现在,大批产自厦门的电子、鞋服等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走进欧洲各国的商店,产自欧洲各国的葡萄酒、肉类、日用品等也因此走进厦门市民的生活。

  三年来,中欧(厦门)班列对贸易的带动效应正逐渐显现。自2015年投入运营以来,这一班列已累计发运120列,总货值逾17亿元人民币。

  从自贸园区前行不远便是厦门海沧港。作为中国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厦门已被中国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伴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陆丝”和“海丝”在厦门实现了无缝对接。

  双向投资贸易方兴未艾

  在厦门金龙客车公司生产基地,一辆辆白色的金龙轻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金龙公司的员工习惯称之为“埃及白”,因为这是埃及人最常用的车身颜色。

  沿着“一带一路”,金龙公司顺利进军埃及轻客市场,并突破了2.3万辆的累计销售量,在连续多年占据埃及轻客细分市场头把交椅的同时,也改变了埃及人的出行习惯。

  近年来,厦门企业借助“一带一路”,以更快的步伐走向世界市场。2016年,厦门备案对外投资项目359个,协议投资总额55.4亿美元,增长1.5倍,其中实际对外投资29.8亿美元,增长4倍。

  与此同时,厦门对于外资引入的力度也不断加大。2016年,厦门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78家,合同利用外资7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

  人文交流促进人心相通

  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旁边,透过浓密的棕榈树林看去,颇具辨识度的厦门嘉庚式建筑十分显眼,这就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国重点大学“走出去”设立的首所海外分校。

  “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大学”——这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自2016年成立以来的定位。在占地共150亩的校园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在2016年年底举行的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厦门第五次摘得“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以人文友好交流为桥,厦门收获满满。